大唐时期的那一片雪域高原,还是松散的、许多小国家各自为政,它的统一归功于32代赞普(国王)松赞干布,松赞干布出生时,吐蕃都城还在雅鲁藏布江南岸的泽当,他精通骑射、角力、击剑而武艺出众。13岁那年,临危受命,继承王位。凭借他沉稳果敢,以强硬手段应付叛乱,经过三年征战,最终恢复了吐蕃的统一。公元632年,他迁都拉萨,开辟了西藏历史的新纪元,强大的吐蕃王朝巍然屹立在青藏高原,大唐盛世光辉,早已照在了世界屋脊上。雄心勃勃的松赞干布明白,要想政权固若金汤,就必与大唐建立良好的关系。贞观十四年(640),他派出足智多谋的大相禄东赞,备厚礼到长安再次向唐太宗请婚。然而当时,向大唐天子求婚的外国使节很多,唐太宗李世民决定向求婚者出难题以求得解答,谁破解,谁便可把公主带去与他们的国王成亲,禄东赞是一绝顶聪明的人,他一路过关斩将,将文成公主迎娶。
唐 阎立本《步辇图》绢本,设色 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
《步辇图》描绘了贞观十五年(641)正月,唐太宗会见松赞干布派来迎娶文成公主的使者禄东赞的情景。图的右半部画的是唐太宗坐在由六位宫女抬着和扶着的步辇上,另有三个宫女撑着伞、张着扇。左侧有三人,红衣虬髯者可能是宫中的典礼官,白衣少年或为译员,二人中间则为禄东赞。
太宗形象是全图的重心所在,画家不遗余力地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画,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顾盼之间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为了更好地凸现唐太宗的至尊风度,画家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重;
《步辇图》局部
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全图不设背景,以摹绘人物为主,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从细部描摹来看,画家的表现技巧已相当纯熟。衣纹器物的墨线勾勒圆转流畅中时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靴筒的折皱等处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
然,唐太宗出的难题是什么呢?
难题1:将一根很细的丝线,从一颗有九曲孔道的明珠里穿过。其他人都拿着丝线和珍珠束手无策,而禄东赞则很快想出了办法。他把丝线系在一只蚂蚁身上,在明珠的另一端放上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带着丝线,爬过明珠的九曲孔道,丝线也就带过来了。看到穿线成功,李世民发出了一声喝彩。
难题2:先把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小马驹儿放在一起,要求求婚者分辨出哪匹马驹儿是哪匹母马所生。求婚者有的把大马放到小马群里,或把小马放到大马群中,可它们就是互不相认。这时禄东赞心生一计,他把母马和马驹儿分开关了一天,断绝了马驹儿的饲料和水。第二天,再把它们放在一起。饿慌了的马驹儿分别奔到自己的母亲那里去吃奶。母子关系也就辨认出来了。
难题3:一根两头一样粗的巨木,让求婚者辨认哪头是根,哪头是梢。禄东赞凭着丰富的经验,知道树木根重梢轻的道理,便叫手下人把木头放到御河里。木头在水面上漂流了一会儿,轻的在前,重的在后。于是禄东赞就准确地指出哪头是根,哪头是梢了。
难题4:从2500名年轻美貌的女子当中,找出谁是文成公主。要知道宫中的女人个个如花似玉,要想在她们中间认出文成公主,真比登天还难。而禄东赞的成功多亏了内线的帮忙。事先他先买通了文成公主的奶娘,从奶娘那里得到了文成公主的生活习惯:她喜欢用花露水洗脸,因此总有香味从她身上发出。他用慧眼从每一个美女脸上扫过,突然发现一个美女的身边总有蜜蜂飞舞,由此断定这个美女就是文成公主。当他认出文成公主的时候,整个现场一片欢腾。
而整个精彩的求婚过程,被时任宰相的阎立本看在眼里。阎立本挥动他那生花妙笔,把其中最珍贵的场面记录下来,这便是我国绘画史上的珍品——《步辇图》,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步辇图》局部
贞观十五年(641),唐朝派江夏王、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16岁的文成公主入吐蕃。松赞干布在拉萨玛布日山(今布达拉山)专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城池和宫室(今布达拉宫)。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大批丝织品和典籍,还有许多树木、果蔬的种子,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带进了西藏,促进了藏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吐蕃也派送了大批的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诗书,长安的妇女们也曾一度风行吐蕃人将脸涂红的风俗,称之为“吐蕃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