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伯民:科学家与莫高窟的“化学反应” 科技在文物保护中大有可为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发布时间:2021-03-08 16:48:08

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苏伯民面对记者的提问侃侃而谈:“77年来,几代莫高窟人发扬‘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不断努力,应用各种科学技术,使石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管理,也逐步恢复了昔日的光辉。”

新锐的科技,古老的文明。人们在这位身材清瘦、言语凝练的全国人大代表身上,看到两种元素碰撞生发的独特气质。

这是苏伯民在莫高窟的第29个年头。很难想象,这位言语之间满是对文化遗产关心热爱的全国人大代表,是一个学化学的“理工男”。

时光倒流至1992年。

初到敦煌时的那些寂静夜晚,在记忆中清晰如昨。亘古星月下的千年石窟、艺术家们无限向往的圣地,他一遍遍打量着,怎么看也不像是科研沃土。苏伯民郁闷地问天:“在这么个地方,我能干个啥?”

华发渐生,岁月留痕,最初的疑问早已消散在宕泉河畔日复一日静心工作中。

今天,站在“代表通道”上的苏伯民,身后是科研力量日益壮大的“青春敦煌”,面前则是一个文化自信不断升腾的古老民族。

这是一个生逢其时的奋斗故事。

有人评价说,苏伯民是文物保护领域“少有的具备科学家精神的人”;也有人说,此人“有点无聊”。

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文物工作者与科学家之间的差异。

“敦煌女儿”樊锦诗回忆自己第一次看到莫高窟,那场景令人动容:“看一个窟就说好啊,再看一个还是好啊。说不出来到底有多大的价值,但就是震撼、激动。”

苏伯民描述自己初到敦煌的工作,“画风”是这样的:“实验室条件简陋,每天和和泥、调材料,感觉没啥技术含量。”

显然,文化瑰宝与科学家的“邂逅”,起初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落根针都能听见,游客散尽的莫高窟安静得令年轻人发慌。最开心的事儿,是周末的黄昏坐车到城里,点上啤酒、吃几根烤串,看人来人往,感受一下热闹的人间火。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彷徨,消散在敦煌研究院加深国际合作的时代。

上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开始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机构开展合作。尤其是1997年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合作开展的莫高窟第85窟保护研究,成为我国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的典范。

第85窟营建于晚唐时期。古代工匠的妙笔下,一千多年前耕作、狩猎、嫁娶等生活场景活灵活现。

然而,千年的风沙摧残,让这个美妙绝伦的洞窟几乎患上了所有种类的病害。最严重的是酥碱,一种能让壁画化为粉末的“绝症”。一阵微风,就可能让一块千年壁画消失无踪。

“特别心疼,却一点办法也没有。”莫高窟人曾束手无策。

研究发现,病害的“罪魁祸首”是岩体里的盐分。空气湿度变化,让盐分反复潮解、结晶,最终出现各种病害。

历时7年、尝试80余种配方……苏伯民所在的敦煌研究院研究团队和外国专家一步步破解难题,终于找到既能脱盐又能保持壁画原貌的好方法。如今,第85窟的洞窟环境依然稳定。基于此次合作探索出的文物保护流程,还直接推动了行业标准——《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出台。

合作让苏伯民接触到预防保护等国际先进理念,也令他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科技在文物保护中大有可为。

科学家的想象力,在文物保护领域展翅飞翔。

2009年,我国首个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成功研发。这个将信息采集、智能预探测、分析检测、现场提取等诸多功能单元集成搭载在车辆上的实验室,第一次将系统的科学研究体系“前移”到文物出土现场。

这个可移动的实验室灵感来自何处?担任课题负责人的苏伯民给了大家一个意想不到的回答——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

科技在文物保护中大有可为的意识,逐渐变成他的使命。

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后,苏伯民连续提出设立文物保护基础科学研究方向、将文物保护认定为独立学科、加大对文物数字化技术的创新研究等诸多建议。

全新的时代,给了当代莫高窟人大显身手的契机。

国家对文化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流淌在中国人血脉中的文化自信越来越强烈,我们也要承担起更重要的时代课题。”苏伯民说。

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建立我国文物保护领域首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带着壁画和土遗址保护理念技术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新一代敦煌儿女对标国际、静心钻研之下,莫高精神续写着新的篇章。

“我们100来人的保护团队,光去年就承担了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在的课题都在啃文物保护的‘硬骨头’,致力研究文物劣化的深层机理。”苏伯民说。

时光,成为他与莫高窟之间的“催化剂”,“化学反应”在日升月落间悄然发生。

“天天跟莫高窟在一起,人是会有变化的。”回望30年的敦煌生活,苏伯民感慨万千。

科学家的理,逐渐渲染上感的温度。

壁画在他眼中有了生命的气息:“别人看到的是静止的物,我看到的是活的生命和无穷奥秘。壁画中的一抹绿,不仅是有机颜料、无机颜料的叠加,更蕴含着匠心巧思。”

当年难耐的静,也已涤净青春的浮躁。

茫茫戈壁,夜凉如水。苏伯民有时会感怀过往——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那些曾在同一片星空下守望、奋斗的敦煌儿女,那些纯粹、无悔的青春芳华。

“这山望着那山高将是人生的巨大损失。专心致志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是个人的幸运,也能推动国家的发展。”如今的他,也已“择一事,终一生”。

只不过,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苏伯民,肩上背负着更多的重任;他的眼中,还有更加宏伟的蓝图。

“我呼吁成立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苏伯民说,技术仍然是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最大瓶颈。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更是重要课题。目前,文物保护领域还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他希望能通过搭建台,汇集更多优质的团队和科技资源,为我国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支持。

所有的奋力奔跑,都为了圆一个时代的梦想:“让文化自信在每个中国人心中闪光。”

标签: 苏伯民 科学家 莫高窟 化学反应

猜你喜欢

深圳古玩城华夏秋拍举行 5大专场成交超2.18亿元

9月25日,第十七届文博会深圳古玩城分会场2021艺术品华夏秋拍在四季酒店举槌开拍,现场推出华夏遗珍...更多

2021-09-27 09:20:20

青海省将实施30多处文化保护项目 助力建成自然保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文物保护和国家公园等重要自然遗产保护、重大旅游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项目建设...更多

2021-09-23 09:28:11

浙江省设区市均已成立文物局 压实文物保护管理责

8月30日,伴随着宁波市文物局挂牌仪式正式举行,至此,我省11个设区市均已挂牌成立文物局。为进一步...更多

2021-08-31 09:53:59

福建泉州申遗成功 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56项

7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列入《世...更多

2021-07-26 17:05:20

斩断倒卖产业链!河南追缴大批珍贵文物

7月14日,河南省公安厅召开打击文物犯罪新闻发布会,通报近年来河南省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工作情况...更多

2021-07-15 09:48:50

文旅部:2020年全国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营业利润达16

7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2020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数据显示,202...更多

2021-07-06 15:34:26

河南12项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涉及民

今日,国务院公布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河南有12项非遗入...更多

2021-06-11 08:43:52

培育网红品牌 “十四五” 非遗保护更进一步

继《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印发后,一系列专项规划也陆续公开。6月9日,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

2021-06-10 15:35:33

推进高质量发展!我国将实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

为持续推进我国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近日,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更多

2021-06-02 18:45:18

老字号重焕新生!非遗品牌的重塑与创新助推“国潮

近些年,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多非遗品牌以全新的方式进入大众视野,特别在年轻人...更多

2021-04-30 16:08:44